今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10周年。
2015年7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报经批准,设立上海虹桥、江西景德镇、湖北襄阳、甘肃临洮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则》)随之印发,为这一全新的民主立法形式搭建制度框架。
之后,2020年7月,《工作规则》首次修订,通过丰富联系点形式、强化辐射功能,基层立法联系点进入扩容提质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设点全覆盖。
今年7月,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重要工作部署,《工作规则》再度全面更新。
本次修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实际需要,在进一步发挥好联系点的功能、丰富拓展联系形式、推进工作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努力让国字号立法“直通车”行得更稳、跑得更快,更好承载民意、传递民声。
充实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法治中国建设历史性地联系在了一起。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并不断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2021年10月,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并系统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2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重要任务。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任务。
这些重大理念的阐述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进一步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此次规则修订在第一条增加“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重要任务,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内容,对指导思想部分进行充实完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与时俱进加以贯彻体现。
“和平夜话再出发,立法征询大家说”,天津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到社区征集对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供图)
发挥特色优势:让国家立法更接地气
“直通车”的优势在基层,生命力也在基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此次修订专门新增条款,强调“联系点工作坚持和发展来自基层、便捷参与、原汁原味、直接通达的特色做法,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不搞考核、评比和排名,不给基层增加工作负担”。
互联网时代,立法“直通车”也装上了“智慧引擎”。规则修订规定,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线上方式征集意见;增加“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信息化工作平台”报送意见建议的内容,让立法“直通车”开出新的加速度。
此外,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探索实施征集意见“双向选择”机制,在年初将拟于今年提请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的法律草案名录发至各联系点,征求其工作意向,增强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次修订将“双向选择”机制写入,增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根据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向联系点征求承担法律草案征询工作的意愿”的内容,这样联系点每年可自主选择参与的法律草案征询工作,让立法征询更对路、效率更高。
2025年7月16日,广东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在礼乐街道文苑社区召开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意见征集凉亭下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供图)
健全体制机制:让服务保障更及时充分
百川归海,方能汇成江河的壮丽奔流。自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以来,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纷纷探索建立自己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比如,地方人大常委会领导和联系点建立联系机制的做法颇有成效。此次修订时,在第十七条增加“委领导和各室结合立法、法治宣传等工作,可就近就便到联系点调研,视情邀请联系点同志参加会议、座谈等活动,及时听取联系点有关意见建议”内容,对各联系点进行联系指导帮建。
又如,设立联系点调整机制,参照地方经验做法,视情对完成历史使命的联系点进行调整,增加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可以根据联系点建设和工作需要,报经批准,对联系点进行调整”,确保“有进有出”、活力不减。
2023年4月,经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会议研究决定,设立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此次规则修改在第二十四条同步增加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负责联系点具体联系和服务保障工作”内容,以制度化保障为“直通车”加足马力,让联系服务保障更及时、更充分。
四川双流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最新设立的9个联系点之一。图为信息员走进田间地头,通过与种植户沟通交流,收集他们对医疗保障法(草案)中涉及异地就医、农村人口医保衔接等问题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供图)
十年风雨兼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法工委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本着“有基础、有特色、有意愿”的原则,在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协助下,国家立法“直通车”已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设立825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7027个设区的市(自治州)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从塞北雪原到岭南大地、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边陲、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间、从产业园区到民族村寨,亿万群众的声音通过这张遍布全国的民主网络,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国家立法机关,并得到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吸收采纳。
如今,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民意表达的渠道之一,不断拓展其“末梢神经”,发挥越来越高效收集群众意见的作用,不仅成为向国家立法机关反映基层社情民意的坚实桥梁,而且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民主故事的生动窗口。当每一份民声都能搭上立法“直通车”,当每一次参与都能转化为法治进步的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必将在中华大地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作者:《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维炜 许欣宜)
(来源:“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杜凯扬)